湖南日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0-08/29/content_1470544.htm?div=-1
谭娟
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这些地区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实力弱。但这些地区一般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发展旅游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农旅融合,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旅富农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大力培育农旅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民族村寨农旅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实施农旅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不断培育壮大民族村寨新型农旅产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农旅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组织模式,吸收更多贫困农户参与农旅融合经营;鼓励发展农旅融合规范经营的农民合作社,吸纳当地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扶持建立规模适度、农旅融合经营的家庭农场,积极引导村寨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参与农旅融合经营,切实提升贫困户的参与度与获得感。
打造农旅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多样化形态。按照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凸现地域特色,挖掘民族文化,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富有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田园综合体;努力建设集果蔬采摘等农事体验、美食品尝与特产销售、农业教育与民俗欣赏、观光休闲与摄影采风、生态养生与山地运动、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休闲集聚区和乡村度假旅游区。引导和鼓励农旅融合发展的各种新形态新模式,如乡村民宿、农业采摘园、共享农庄等。精心策划并适时推出形式多样、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旅融合精品项目。
丰富农旅融合经营内容。通过构思设计乡村旅游活动和村寨特色项目,将“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服务与传统农业有机地融合起来。“赏”乡村田园风光、村寨特色风貌与民俗,让旅客体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吃”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蔬菜瓜果和当地民族特色食品,让游客感受当地民族的特色饮食文化。“住”农家屋,让游客体验建筑独特、布局奇巧、民俗浓厚、富有特色的村寨民居。“购”农村原生态的果蔬及体现劳动人民智慧的手工艺品等,实施“后备箱工程”,促进优质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通过农旅有机融合,使“村寨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使游客产生“竹篱茅舍风光好,高楼大厦总不如”的感慨。
打造农旅融合品牌。注重突出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特色,构建“特色农业+旅游”“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等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庄项目,积极开发游客参与度高的各种农事体验活动,增强农旅融合项目的体验感。注重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村寨民俗文化,丰富“农事体验”和“休闲观光”的内涵,避免同质化、低层次、重复建设。注重保留乡土味,不人为造景,不淡化乡土气息。注重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推介,积极开展集中推介、线下线上结合、主题旅游活动等推介活动,广泛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直播、抖音等现代新媒体。
加强统筹协调和引领指导。要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积极作为、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组织与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进程中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引导农旅融合主体与村寨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通过“土地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方式引导农户参与农旅融合,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实现当地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作者单位:nba比分直播_搜狐体育-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