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与实施细则
毕业要求是指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学生在毕业时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科学合理的毕业要求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又是构建课程体系、配置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开展教学活动的逻辑依据。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nba比分直播_搜狐体育-投注|官网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办法》(校政发〔2024〕50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责任机构
学院成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工作小组,组长由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担任,成员为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辅导员等。学院教务办和学工办负责协调和配合评价工作的开展。评价主体及其主要职责见表1。
表 1 评价主体与主要职责
评价主体 | 主 要 职 责 |
学院院长 | 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关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要求达到预期目标。 |
教学副院长 | 具体督促、落实毕业要求达成的各项工作的完成。 |
专业负责人 | 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的合理性评价,对当年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直接和间接评价,形成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报告,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
课程负责人 | 负责提供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所需的课程目标达成等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
专业骨干教师 | 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反馈信息的分析总结工作,依据各类数据分析和调研的结果,分析学生各项能力的长处和短板,研讨并形成持续改进方案。 |
教务秘书 | 协助专业负责人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工作,收集、登记、整理、转送、保管各类学生学业成绩资料和评价反馈材料等。 |
学工办主任 | 做好在校生名单、历届毕业生名单、工作单位等信息的收集工作;根据师范认证的工作要求,协助专业负责人做好毕业生生源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社会满意度调查,在校学生学业调查,并认真做好专业调研报告。 |
教学督导 | 协助检查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各项工作,及时反馈存在问题。 |
二、实施对象与评价周期
实施对象为师范专业当年应届毕业的全体学生。针对某一届学生,评价周期为四年一次。由于连续招生,实际评价周期为每年一次,开展评价的具体时间一般是每年6月。
三、评价过程
根据《nba比分直播_搜狐体育-投注|官网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办法》(校政发〔2024〕50号), 由学院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工作小组制定毕业要求具体评价实施方案。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明确每个毕业要求下的分指标点以及用来评价该指标点达成的强支撑和中支撑的主要教学环节。
2.确定评价方法。直接评价方法采用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值的定量评价方法;间接评价主要采用基于评价人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的问卷调查等方法。
3.收集支撑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相关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有关数据;紧紧围绕毕业要求及分指标点内涵设计间接评价的调查问卷。
4.计算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并形成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报告。
四、实施步骤与评价方法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是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的评判,包括毕业要求合理性评价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两个方面。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分为内部评价机制以及外部评价机制,采取直接和间接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内部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内部评价是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一般实施直接评价、定量评价,以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为基础,主要采用“成绩考核制”,作为毕业要求达成的主要依据。外部评价是对毕业要求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一般实施间接评价、定性评价,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等形式,作为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改进的参考。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每年一次,毕业要求合理性评价每两年一次。
(一)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内部评价,采用直接评价、定量评价的方法。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依托每项毕业要求所对应的课程、实践环节以及实践技能考核。
1.毕业要求所对应的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采取“成绩考核制”,以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为依据来判断相应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一般采取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是依据课程目标的达成值来评价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情况的评价方法。评价前,评价工作小组确认每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数及支撑相应分指标点达成的具体课程(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第二课堂等)。具体步骤如下:
(1)审查课程目标落实支撑及达成情况。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要求、支撑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的课程体系、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及教学活动的关联矩阵、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材料等进行审查,确保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分指标点的支撑对应准确、支撑课程目标达成的教学环节有效实施、课程目标达成值计算科学合理。
(2)确定高、中、低支撑课程及其支撑权重。由评价工作小组根据课程对其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的贡献度大小来确定高、中、低支撑课程,共同研究确定每个毕业要求分指标点对应3- 5 门高、中支撑课程,并确定各门课程的权重。支撑毕业要求某一个分指标点的课程的权重总值为1。
(3)计算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的贡献值。依据支撑课程的支撑权重及其对应课程目标达成值进行计算,公式如下: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的贡献值=该课程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的支撑权重*该课程对应毕业要求分指标点的课程目标达成值。同理,计算出其他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的贡献值。
(4)计算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值。某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值=Σ(所有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的贡献值)。同理,计算出该毕业要求下其他分指标点的达成值。具体计算方法见示例。
(5)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值。某项毕业要求达成值=该毕业要求下各分指标点达成值中的最小值。
表2 “毕业要求---学科素养”分指标点达成情况计算示例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分指标点 | 课程与对应支撑的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达成值 | 课程支撑毕业要求分指标点权重 | 课程对分指标点达成的贡献值 | 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值 | 毕业要求达成值 |
学科素养 | 3.1 | 课程 A- 课程目标 1 | 0.85 | 0.3 | 0.3*0.85=0.26 | 0.26+0.18 +0.26+0.16 =0.86 | 0.83 |
课程 B- 课程目标 3 | 0.90 | 0.2 | 0.2*0.90=0.18 | ||||
课程 C- 课程目标 2 | 0.86 | 0.3 | 0.3*0.86=0.26 | ||||
课程 D- 课程目标 3 | 0.80 | 0.2 | 0.2*0.80=0.16 | ||||
3.2 | 0.83 | ||||||
3.3 | 0.85 |
2.毕业要求所对应的实践环节考核
实践环节考核评价以实践报告、实习反思和实习考核为依据,评价实践环节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实践环节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校外实践是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实践环节对于毕业要求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毕业要求之中。
实践环节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过程如下:一是建立实践环节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明晰各个实践环节对应的毕业要求;二是设计实践环节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建立实践环节目标达成的考核方式和内容;三是通过考核成绩来评价目标达成度。目前已形成的评价制度如下:校内实践层面,主要以学生设计的实践性活动材料作为依据,由任课教师评价学生实践材料的水平并计入平时成绩或期末成绩,若成绩合格,则认为学生初步具有开展相应实践活动的能力,课程实践目标达成。校内实践评价周期一般为一学期,由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校外实践:见习层面,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时间开展见习活动,要求学生在见习活动之后完成见习手册的填写。由专业负责人安排见习活动并评价学生在见习活动中的表现,以此作为评价依据,评价周期在每次见习活动之后进行。校外实践:实习层面,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由学院统一安排实习基地,选派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生必须根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实习管理办法》以及学院对教育实习工作的具体要求,在“双导师”指导下开展实习活动,完成实习手册的填写。教育实习目标达成的考核主要依据校内、外导师的综合评价,若成绩合格,则认为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所对应的毕业要求达成。实习环节的评价周期为16周,主要由教学副院长、实习带队教师负责。
3.毕业要求所对应的实践技能考核
实践技能考核以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为依据,评价技能训练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实践技能主要采取分散训练、分项考核的模式开展,所有学生必须参加通用技能项目和专业技能,分专业训练与考核。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通用技能考核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专业技能考核包括宣传技能、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技能、社会调查技能、说课、试讲等能力的考核。学生技能考核由学院教务办统一安排组织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计入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成绩不合格者继续参加培训和训练,参加下一次技能测试。
(二)毕业要求合理性评价
毕业要求合理性评价是外部评价、间接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统一设计的专门问卷向应届毕业生了解本专业毕业要求及分指标点达成情况的评价方法。一般邀请应届毕业生、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三方参与调查。三方的评价权重,学生占 0.4,实习单位占 0.3,用人单位占 0.3。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专业负责人设计,教学副院长审核。问题设计站在评价人的角度,充分考虑评价人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紧紧围绕毕业要求及分指标点内涵来设计问题。问题以量表形式设计,细化到每个分指标点,问题内容不重复、不交叉。问卷选项设计为非常认同、认同、基本认同、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五个层次,分别赋分为10、8、6、4 和2分。调查问卷分学生卷、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卷三种,利用问卷星制成电子卷。
2.确定调查样本数量。原则上所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和任课教师都要参与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至少选择20 家左右有代表性的单位参与评价。
3.实施调查。学院派专人负责,主动联系调查对象,让调查对象知晓调查目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应届毕业生要根据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和获得感,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表现,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根据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表现对问卷问题做出相应回答。
4.整理、统计,计算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值。某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值=(【非常认同】选项数*10+【认同】选项数*8 +【基本认同】选项数*6+【不认同】选项数*4 +【非常不认同】选项数*2)/(所有等级选项总数*10)。
5.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值。某项毕业要求达成值=该毕业要求下各分指标点达成值中的最小值。
(三)毕业要求达成的研判方法
毕业要求最终达成情况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工作小组确定直接评价权重为0.8,间接评价权重为0.2。
毕业要求最终达成值= 直接评价达成值*0.8+间接评价达成值*0.2,评价工作小组依据毕业要求达成目标值(0.7),评判毕业要求是否达成。毕业要求最终达成值高于或等于目标值,则毕业要求达成,反之未达成。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工作小组也可组织召开应届毕业生、任课教师、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评价工作小组以集体评议的方式对毕业要求达成值和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整体性判断和明确结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整理好调查问卷、达成度计算记录、集体评议记录等材料并归档保存。
五、评价结果使用要求
学院评价小组对通过不同评价方法获得的评价结果进行交叉对比、综合分析,形成“毕业要求合理性评价”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和评价形成的记录文档要求完整、可追踪,由学院存档,保存6年。评价结果及时向全体教师和相关部门反馈,用于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大纲等,作为专业配置师资和教学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nba比分直播_搜狐体育-投注|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年12月20日